- 十三衙门
- (十三衙门, 十三衙門)
清官署统称。 清初, 设内务府侍奉皇帝及其家族, 入关后置内管领处。 顺治十一年(1654), 命工部立十三衙门, 设司礼、 御用、 御马、 内官、 尚方、 尚膳、 尚宝、 司设等八监, 尚方、 惜薪、 钟鼓等三司, 兵仗、 织染二局, 兼用满族官员与宦官主管。 次年, 改尚方司为尚方院。 十三年(1656), 改钟鼓司为礼仪监, 尚宝监为尚宝司。 十七年(1660), 改礼仪监为礼仪院, 内官监为宣徽院。 康熙元年(1662), 复设内务府, 改尚膳监为采捕衙门, 惜薪司为内工部。 十六年(1677), 改御用监为广储司, 尚方院为慎刑司, 采捕衙门为都虞司, 内工部为营造司; 二十三年(1684), 又由掌仪司分立庆丰司, 总称司, 宦官之权皆归内务府。
* * *(十三衙門, 十三衙门) 清官署統稱。 清初, 設內務府侍奉皇帝及其家族, 入關後置內管領處。 順治十一年(1654), 命工部立十三衙門, 設司禮、 御用、 禦馬、 內官、 尚方、 尚膳、 尚寶、 司設等八監, 尚方、 惜薪、 鐘鼓等三司, 兵仗、 織染二局, 兼用滿族官員與宦官主管。 次年, 改尚方司為尚方院。 十三年(1656), 改鐘鼓司為禮儀監, 尚寶監為尚寶司。 十七年(1660), 改禮儀監為禮儀院, 內官監為宣徽院。 康熙元年(1662), 複設內務府, 改尚膳監為採捕衙門, 惜薪司為內工部。 十六年(1677), 改御用監為廣儲司, 尚方院為慎刑司, 採捕衙門為都虞司, 內工部為營造司; 二十三年(1684), 又由掌儀司分立慶豐司, 總稱司, 宦官之權皆歸內務府。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